时间: 2024-05-13 16:18:31 | 作者: 自动接料机—C型BW
人体免疫系统就像一个设防驻扎的军营,时刻防备敌人入侵,这个敌人就是常说的微生物或其毒素、酶等。一旦敌人进入军营,士兵会迅速发现敌人,并尽快将其清除出去,进而也记下了敌人的外貌特征和清除方法。如果同样的敌人再次进入,士兵会根据既往经验迅速做出一定的反应,清除敌人,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免疫应答反应。
疫苗就貌似军营的演习活动,伪装敌人或者主动找敌人,进行入侵演习,士兵会将其迅速清除,并获得该“敌人”的外貌及清除方法。一旦真正的敌人入侵,士兵会根据演习既往经验,迅速做出一定的反应,清除敌人保护军营安全。
简而言之,疫苗,是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预防性生物制品。这种预防性生物制品,是指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人或动物的血清、细胞等制备的供预防、诊断和治疗用的制剂。
疫苗的制备过程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
疫苗进入人体恰恰就像个“召唤者”,能动员我们的免疫系统对疾病产生应答。疫苗的免疫应答原理是通过疫苗中含有的抗原(微生物或其毒素、酶),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物质、特殊抗体等,使人体获得抵抗病毒的能力;当人体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体时,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体的伤害。
从疫苗的概念里,显而易见疫苗的种类非常之多。疫苗大致上可以分为三大类:人工主动免疫制剂、人工被动免疫制剂、新型疫苗。
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和类毒素。灭活疫苗,俗称“死疫苗”,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病原体杀灭制成。比如甲肝灭活疫苗就是死疫苗,死疫苗在人体内不能繁殖,刺激时间短,要获得持久免疫力需多次重复接种。
减毒活疫苗,是人为使病原体发生变异,毒性减弱,但保留其免疫原性。常用活疫苗有卡介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活疫苗在体内有繁殖能力,免疫维持的时间较长,效果优于死疫苗。
类毒素,是将细胞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仍保留免疫原性。常用的类毒素有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等。类毒素在体内吸收慢,但能长时间刺激机体产生更多抗体,增强免疫效果。
包括抗毒素、人免疫球蛋白制剂、细胞因子制剂、单克隆抗体制剂等。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均能使机体增加抗病能力,但后者的维持的时间短,主要用治疗和紧急预防。
新型疫苗大多是采用有别于传统灭活、减毒的新技术制作而成的疫苗,包括亚单位疫苗、结合疫苗、合成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
任何一种疫苗的核心关键,就是它的抗原(微生物或其毒素、酶)部分。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抗原的生物学活性,大部分的疫苗都应该被贮存在 2~8 ℃ 的恒温环境里面。
不论是高温还是冷冻,甚至长时间的光照,都可能会影响疫苗的效力,甚至导致疫苗失活、无效。
疫苗是一种特殊商品,疫苗中的活菌要保持活性,对温度的要求很严格。疫苗运输全程要求冷链运输。现在生产的疫苗主要一类是减毒活疫苗,一类是裂解疫苗。两种疫苗管理必须全程冷链,有些裂解疫苗可以常温运输24-48小时,但除非在当地条件相当恶劣的情况下才考虑,否则不允许常温运输。
一般情况下,如果疫苗过了有效期,就不能再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的作用,失去效果,但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变质的、无保护性的过期疫苗危险之处在于会延误接种群体的治疗,致使人体对某些传染病无抵抗力,甚至在某一些程度上危害人的身体,导致疾病爆发。
比如此案件中提到的狂犬病疫苗,接种无效疫苗后,接种者就无法防止感染,这就可能会危及到生命。因为,狂犬疫苗必须在24小时内注射,错过时机,就难以补救。而狂犬病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100%。
对于甲肝、乙肝疫苗,人在接种无效疫苗后会认为自身已经有抗体,从而忽视自我防御,增加感染疾病的可能。因此,如果怀疑自己接种了无效甲肝乙肝疫苗,可以去医院检查是不是有抗体,根据检查结果来判断要不要重新接种。
2005年3月16日,国务院通过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中已经明确规定, 从事疫苗经营的药品批发企业活动的,应当有从事疫苗管理的专业方面技术人员、具有保证疫苗质量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运输工具和制度,接受药监管理部门审查。对于取得疫苗经营资格的药品批发企业,要对其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运输工具进行按时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以确保其符合国家规定要求。(针对山东疫苗案暴露出的问题,2016年4月25日,《国务院关于修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决定》公布实施,改革二类疫苗流通方式,加大处罚及问责力度--编者注)
病毒、细菌都有几率发生变异,自然变异是非常缓慢的,其抗原性不会完全改变,所以大多数疫苗都是在一段时间都有效的。有的病毒,如流感病毒的变异很快,每年流行的流感都可能不同,因此疫苗也要一直进行改进,流感疫苗每年都要接种。
由于流感的防治尚无特别有效的方法,流感疫苗的发现和研制成功是人类攻克流感进程中一个重要事件,至今接种疫苗仍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虽然流感疫苗技术革新很快,但能解决的问题也仅仅是提高生产效率,减轻接种后不良反应而已。流感疫苗面临的巨大挑战始终没改变,依然很难跟上流感病毒的变异速度。
流感病毒有“抗原漂移”变异的特性,即跟着时间的流逝,病毒会有持续性的小变化。这种小的变化是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的。被同一病毒源感染的两个人,他们所携带的病毒就可能已与病毒源株不同,而变异成为新的流感病毒了。而随着新的病毒株出现,针对旧病毒株的抗体不会识别新的病毒,这时就会再感染新的病毒。流感疫苗只能跟随着病毒的变异而改变自身的抗原特性。病毒不停变,疫苗就只能跟着病毒转。
世界卫生组织(WHO)1948年真正开始启动了全球流感监测网络,在世界各国建立流感监测中心。从此,每年WHO都要汇总全球各地流感病毒毒株的流行情况,然后分析下一年各地区可能流行的病毒类型并提前6个月公布结论,全球各地的厂家则以此为依据生产疫苗。不可否认的是,这个监测网络目前的工作效率和研究水平并不能够确保在病毒致命变种一出现时就做出准确而迅速的反应,而且也并不能完全预测某一地区真正会出现流行的病毒株。
多数时间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会在每年流感易发季节根据这种预测制备“季节性流感疫苗”,并为人群进行广泛免疫,进而达到防止流感大流行的目的。如果这一地区流行的确实是该种疫苗针对的流感病毒,疫苗的效果就能显现;如果来的是其他变异病毒株,那么疫苗就没办法发挥作用。
疫苗上市之前需要经过临床试验,只有它对人群的保护效果远大于不良后果,才有机会被批准上市。和药物一样,不同的疫苗也会产生特殊的比例的不良反应。疫苗虽经灭活或减毒处理,但毕竟是一种蛋白或具抗原性的其他物质,对人体仍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疫苗反应实际上也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就像感冒发热一样是机体在抵御细菌或病毒。在注射疫苗后,人体有极大几率会出现发烧、哮喘等过敏反应。这种副作用,有个专业术语叫“超敏反应”。
大多数疫苗接种后是不可能会引起严重反应的,但是由于每个孩子体质不同,在进行预防接种后,有极大几率会出现一些轻重不同的局部反应或全身反应,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安全减少反应,各种预防的方法必须在孩子身体健康的时候进行。
近几年,我国每年预防接种大约10亿剂次,但经调查诊断,与接种疫苗有关且较为严重的异常反应很少,发生率很低。预防接种疫苗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疫苗接种后的正常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红肿、疼痛,低热等,一般不需特殊处理,一两天即可自行恢复。出现较严重的反应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症处理。
疫苗接种后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表现结果为两方面:一是免疫防护作用;二是免疫损害作用,包括引起速发型或迟发型变态反应。速发型变态反应一般是人体接种疫苗后30~60分钟出现症状,主要体现为过敏性休克、荨麻疹、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迟发型变态反应一般是人体接种疫苗后48~72小时出现症状,主要体现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和皮肤多形性红斑等。
规避这类反应的主要措施是必须由经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授权的机构开展预防接种,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防保科,乡、镇卫生院等。对接种者严控各类疫苗的禁忌证。
免疫接种禁忌者包括:患有急性疾病者、免疫功能发生改变者、既往接种有不良反应者、神经系统疾患的患儿、重症慢性病患者、过敏体质者(对疫苗中成分过敏者)等。处于发热、急性疾病、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妊娠期等时期应暂缓接种。
尽管如此,与不接种疫苗导致患传染病的风险相比,接种疫苗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极低。
疫苗接种是预防有极大几率会出现的传染病的发生,对健康人能起到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发生的作用。但对有疾病的孩子,如果强行接种疫苗虽然有的可以产生微弱的抗体,但不足以抵抗疾病的侵袭,却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除接种狂犬疫苗外,接种其他任何疫苗都有禁忌症。在有明确禁忌症存在的情况下,确实不能接种疫苗,家长一定要向医生主动介绍孩子的健康情况。而不是一味拒绝接种疫苗。
因为不接种疫苗的后果很严重。例如未接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有可能感染乙肝病毒。而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约90%以上将发展成慢性乙肝。如患乙肝后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其中1/4最终将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而接种的效果则有目共睹:1992年前,国内15岁以下人群中乙肝病毒携带者比例接近10%,开展计划免疫接种后,这个比例下降到3%左右。只不过疫苗是用来预防疾病而不是治疗疾病的,它产生的效果不像药物那样容易被个人感觉到。
美国在60年前也曾因脊髓灰质炎疫苗事件发生过疫苗危机。尽管此后美国联邦政府对疫苗进行更为严格的监管和测试,美国社会还是有许多父母对通过疫苗接种预防疾病心存疑虑,甚至丧失信心,近些年“反疫苗运动”在美国社会呈上升趋势。
麻疹和百日咳都是能够最终靠疫苗预防的传染性疾病,2000年的时候,美国已经宣布消灭麻疹,但是,2014年12月,美国加州爆发麻疹疫情,近百人确诊麻疹。近日,美国著名科学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了一篇文章,通过对众多研究和报告做多元化的分析发现,未接种疫苗或疫苗接种不充分的美国人,在麻疹和一些百日咳爆发事件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世卫组织通报指出,疫苗应该正确储存和管理,否则将失去效力或降低效力。但一定要注意的是,不正确储存或过期的疫苗几乎不可能会引起毒性反应,因此在本事件中,疫苗安全风险非常低。儿童面临的风险在于缺乏对疾病的预防能力,这也是接种疫苗的目的。
...